慈爱心灵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26017

佛言佛语(第五册)- 文字版 【附书籍下载】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0-2-12 13:17:1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佛言佛语 第五册

《初学答疑群》扫码进入
《Whatsapp学习群》<<<点击进入
如微信点开,选择右上角“浏览其中打开”

【最新发布】提取群-非法布施
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

《每周四,日19点周四早6:20周六13点共修》



(1)学佛修心,要以开悟为宗旨,用善心消除内心的恶念,用善缘消除自己的恶缘,用善念让自己放下万缘。一个人有清醒的头脑要比有聪明的头脑更重要,一个良好的习惯比你掌握一个技巧更充满活力。




(2)学佛人有了成绩要马上忘掉,这样才不会有烦恼;有了错误要马上记住,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;有了困难要寻找智慧,才能迎刃而解。我们做人可以不聪明,但不能糊涂;可以不伟大,但不能懈怠;可以跌倒,但不能不爬起來。




(3)学佛人要以孝心为重,以慈悲心为本。所以,看待比我们年长的,要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长辈;比我们小的,要看成是我们的孩子;跟我们一样年龄的,要看成是我们的兄弟姐妹,这样你才会拥有真正的无缘大慈。




(4)心佛犹如一颗明珠,虽然陷于人间的烦恼之中,但是,学佛人要洗净心中的尘埃,用佛心的力量使我们的佛门打开,见心是道,心诚则灵。人的一生,生不带来、死不带去,自然放下,自然解脱,自然成佛。




(5)学佛人不能把任何一点一滴不好的心态放在心中,去伤害自己。你把对别人的恨放在心中一个月没关系,放一年、两年、三年之后,你就会严重伤害到自己。




(6)珍惜是美德。珍惜别人的感情,你会得到别人的真情;珍惜友情,你会得到別人的爱情;珍惜一草一木,你是一个慈悲善良的人;珍惜佛法,你是一个拥有智慧的人。




(7)在大大小小的缘生缘灭中,缘分在人间相互转变、延续不断,所以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从缘分的相互转变,到缘分的尽头,产生灭度。




(8)学佛人要懂得,如果一个学佛人不能利他、帮助众生,就永远不会“我空”。如果思维不能空,也就无法达到“法空”。要心中无事无非无心,心中没有什么事情是对的、错的,那么就会产生出无心无非。




(9)要明心见性,就是要看破生死。当你知道人的灵魂不灭,你才能了悟修行的重要性。要忏悔自己的业障,虽然念经可以去除很多的业障,但是忏悔后不能再造新业,福慧才能增长。




(10)实修就是实实在在地修,一切修为在实修中一定会相应;一旦相应之后,就会消除一切灾难。我们要用智慧让幻化的人间变得“无中生有、有中化无”。在空性的世界,生出假我,借假修真;在有色世界,修出虚幻,找到真我。



(11)以善心处世为人,你会大爱无疆,善会在你的生命和事业中蔓延,所以,你的事业就会顺利,你的身体才会健康。我们学佛做人,让別人快乐,那是慈悲;让自己快乐,那叫智慧。




(12)心宽的人会有智慧的安静,心正的人会拥有浩然正气。人知道了,就应该马上去做,而不是找理由来阻碍自己,人的成功在于行。你听到了,相信了,你就要有愿力,才会有行动,这就是佛法界讲的“信愿行”。




(13)人活在世界上,只有努力地去实践,才会得到真知;要想学佛,只有努力地去度众生,佛将永远长留在你的心中。学佛之人永远要知道,真正藏于内心深处的是一种无缘的爱和无声的慈悲。




(14)在人间,每个人都有过创伤,家庭和孩子,或自己生意上的,其实这也代表着你的一种成熟。每一种创伤就是让你知道,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圆满和长久的。




(15)当你改变不了别人的时候,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。只有改变自己,慢慢地你才会改变别人;只有彻底改变自己,最终才可以改变你自己的世界。山如果移不过来,那你就自己过去吧。




(16)明白生命在转换,是无常的,才会珍惜有限的生命,才能放下无谓的执着,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痛苦烦恼。只爱自己,不爱众生,就会活得非常孤独,只有把众生放在自己的心上,才会知道为什么我没有迷茫。




(17)学佛人要懂得,傲慢代表着失望,谦虚代表着清醒,要让自己的头垂得低低的,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。人与人的交往,人和人的缘分,第一是靠缘,第二是靠诚。




(18)内心的凄凉,就是没有众生和智慧。人只有明白自己,才能信任别人,理解众生,拥有智慧。拥有一颗赤诚的心,就拥有了朋友;拥有一颗善良的心,就拥有了慈悲;拥有慈悲的时候,就拥有了佛性。




(19)学佛能够让你学会做人,佛法能够让你懂因果。学会给自己的内心留一块净土,心中有净土,就会给众生留一个陶冶的心灵。学佛做人,孝养父母,不去埋怨,随心随缘,慈悲行善。只要有慈悲心的人,注定一生会改变。




(20)平凡才是伟大的,坚强才是长久的,人的慈悲才是永恒的。在人间要珍惜时间、珍惜生命,要热爱生活,过好它、热爱它、珍惜它。活着就是成功,挣钱只是游戏,健康才是目的,解脱才是真谛。



(21)即使自己不快乐,也不要打扰别人的幸福;即使自己再失败,也不要懈怠。世事无常,懂得坚持,即使失败了,相信经过努力,也会改变。佛法能解决现代人生的困难,佛法不是过去的历史,而是解决我们现在人生烦恼的金钥匙。





(22)按照因果法则,因缘成熟是一定的。怎样能够让自己在这个因缘果报当中不受牵连?最好就是在“因”上多下功夫。一切都是因果,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。学佛之后才会付出,学佛之后才会无缘大慈。




(23)未来少预想,尽量别假设,看到当下最重要。《金刚经》说“过去不可得,现在不可得,未来不可得”,过去的让它过去,未来的还在修行当中,现在把握住,就拥有当下的法喜。因果就是舍钱财得钱财,舍烦恼得智慧,舍自我得快乐。




(24)学佛要懂得什么叫善。能够用心去帮助别人,那就叫善。很多人的心永远自闭,它像一扇门,经常把自己的心门关上,不愿意跟人交谈,不愿意和别人接触,就会自闭。当知道心门关上的时候,要学会打开;当自闭的时候,要学会解脱。




(25)不要让自己的心作怪,不要动小脑筋,不要做坏事;经常想好事,想帮助别人,想做菩萨,你的心就会像菩萨一样,不断地去想菩萨的境界,你会给后人留下很多慈善的、积福积德的美谈。想改变人生的境界,先改变自己的态度。




(26)修心人要学菩萨的道理,运用在平时,要应变自如:恶来了随缘,善来了感恩,一切自然来自然去。一个学佛人,如果佛法的道理都懂,但是碰到烦恼依然显现凡夫相,碰到麻烦瞋心马上出来,这就是没修好。




(27)如果你非常执着地去处理人间发生的问题,你一定会后悔,而且在烦恼中增加业障;如果你以佛法的智慧把事情处理的非常恰当,你的心会流露出法喜。不为未经努力的未来担忧,只为当下留存的现在努力。




(28)学历代表拥有过,智力代表正在过。享受,不要让它在年轻时接受;学佛,不要在灵验后才去学,坚持修心后才会灵验。事业靠兴,改变靠兴,学佛也是靠兴。




(29)人有压力,是别人比你努力;人有大压力,是成功的人依然在努力。每个人的努力不一定马上成功,不成功并不是不会成功,而是正在种植成功的种子。抱怨自己不受别人尊敬,不如让自己先要变得高尚。




(30)现实和理想之间,永远在艰苦、失败与成功之间,但永恒不变的是忍耐与精进。相信菩萨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要记住,这个不是最终的安排,而是最好的安排。



(31)嫉妒别人的人,是最不成功的人。知足常乐,快乐常存。念经就是在与菩萨沟通,经常念经菩萨才会瞭解你,保佑你!




(32)学佛人守戒,最重要的是戒财、色。庙不在大小,人不分高低,修心在于心诚,心诚则灵。随着修学境界的提高,护法神会对你越来越严格。




(33)一日无禅,一日无智。因自己的缘故,让别人有邪思邪见,自己就会有业障;让别人对你有想法,你自己就会替人背业。开心是上天,烦恼是入地。




(34)人生像玩足球,稍不留神就被罚下场了。行菩萨之道,思菩萨之念,言菩萨之语,你就是人间菩萨。




(35)菩萨的智慧在人间,给世间带来了无限的慈悲。庄严不在于外表形状,而在于一个人的内涵。回忆过去,能笑得出来的人,就是放下。




(36)慈悲是一种理念,是一种心态,是本性散发出来的光芒。让别人想得通,就是智慧。弘法就是成全了自己,照亮了别人的路。




(37)大慈大悲,就是对别人的爱超过对自己的爱。知道众生吃过的苦,才能唤起众生的本性。大善似无情,小善如大恶。行善要看果的。




(38)有时大爱看似比较“自私”,放下了小家,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大爱,成全了大家。小人看菩萨还是小人,菩萨看菩萨永远是菩萨。




(39)意念就是生命,好意念会让自己幸福,拥有幸福,错误的意念会让自己走错路,甚至送命!以集体的智慧,战胜自己的意念。人在生住异灭无常中,一切都是成住坏空。




(40)执迷不悟就是苦海无边;精进修行才是回头是岸。起一切善行,得一切智慧。灭一切恶念,得一切善果。经常记挂自己的人是小人,为大家付出的才是君子。




(41)有功德的人,有佛性;用佛性做善事,就是功德。一个人要看到光明和前途,要破除烦恼障。否则会找不到回天的路。人生一切都在自觉中,一切都在于自己的选择。




(42)珍惜才会拥有,失去是因为你没有珍惜,每个人要懂得在这个世界上都要学会跨越自我。人活着就是意念,如果没控制好意念就在生死轮回中。




(43)无我才有境界,有我就没有境界了。遇到困难有的人总是说我没办法,在这个世界上,什么都是有办法的,只是你想不劳而获,不去争取。学佛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,这才是对得起自己的本性。




(44)迷人执物,守我为己;悟人般若,应用现前。一个人没有杂念,记忆中,就会留存正念的知识。人活着,要开心,要想得通,要感觉到幸福。




(45)一个人想通了之后,整个世界为你运作,看整个世界都是如此美好。批评一个人后,要对他更好。越想对他好,就越要指出他的缺点。学佛修心,不守戒律就是不慈悲。




(46)人心的妄念是苦的根源,得不到的非要得到。一旦得不到即苦。别人可以原谅你的缺点,但自己不能原谅自己,否则你不会改正缺点。




(47)种下善良才能得到慈悲,帮助别人才能成就自己。学佛,最重要的是解决思维问题。思维想通,一切皆通;思维想不通,一切皆不通。




(48)学习是种子,撒在地上,靠天时、地利、人和长出悟性出来,般若智慧就有了,任何事情成功都是先要好好学习。人要有信仰,没有信仰就如同没有灵魂一样。




(49)一个人没有压力就不会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。佛法的基础:善良、慈悲、不妄语。敢于承担的人,是一个高尚的人;总想回避的人,就是愚痴的开始。




(50)学佛修心就是好,中庸之道太重要。一个人彻底了断人间的情感,才能得到菩萨的境界。学佛人不虚度年华,要靠悟性与智慧。




(51)照见五蕴皆空,就是排除人间一切障碍。做错事情一定讲,一个人的信用度非常重要,讲出来叫觉悟,隐瞒不说就会失误。




(52)学佛人要认真:不要和菩萨动杂念,不要和护法神打妄语,不要和自己的慧命开玩笑。学佛人的心态如钟,要靠自己不断地调整。




(53)学佛修心,每天在修,每天都要进步,每天都在接近天上的境界。任何事有危机时,预示着有转机。人生不开悟,就是失悟。




(54)人的形象早晚会衰退,人的智慧却是永远长流的,所以要去除我相。修行是一条艰苦的爬山路,只有爬到山顶才会有喜悦,在这个过程中会吃很多苦,所以要坚持。




(55)别人不好,我们不能落井下石;别人好,我们要随喜赞叹。别人说你不好,我们要忍辱精进;别人说你好,我们不能贡高我慢。在人间把心修成慈悲心,才能回到天上;如果有贪瞋痴,一生什么境界也没有。




(56)一个忏悔才能改变,不忏悔哪有机会改变。虽然我们是有情众生,但我们必须把有情众生看澹,我们要看穿这个世界,因为这个世界什么都带不走,人跟人之间的感情根本不能永随。




(57)道德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,但智慧不可以填补道德的缺陷。有一个父亲跟自己的孩子说:“我很爱你,但我要把你送得远远的,这样等到我死的时候你才不会太伤心。”这就是父亲的慈爱。




(58)任何一个好的船长,都是在调整航向的。一个人的成功是在不停地调节中。天气、温度都是调节,你的生活为什么不调节呢?低调的人拥有不执着。学会低头的人就拥有智慧与勇气。




(59)感恩就是珍惜,珍惜就是感恩。学佛要自己坚定信心,坚持不懈,不是靠听人家讲就能修出来的。心的常态与变态都是由心的智慧德能而来。




(60)不要把每一件事情看得太重,你就不会伤害你自己。你把人间的一切看得澹一点,你就会很快地走过人生挫折的道路。把每一件事情都看得太重了,最后你就会陷在污泥浊水当中,不能自拔。




(61)法执包括对法门,或者对佛法的执着。比如抽菸的人,执着于说五戒之中没有说不让抽烟啊!修行断除无明后,才会知道有法执。要靠不断的修,不断地去除我执和妄执,才能慢慢去除法执。




(62)精进是通过理解、开悟和不断努力,而勇猛是只管向前冲。感恩就是知因懂果,以心去理解因,就会产生感恩。成全众生的善根、善缘、善德,就是菩萨。




(63)缘分之奇,是无常的产物,缘聚缘散,成住坏空皆是缘,有物质就会有灭亡,而精神是永恒的。修心学佛就是要保持精神上的愉悦。遇事想通就是善缘,想不通就是恶缘,善缘恶缘都是缘,看人怎样去对待。



(64)拥有现在,忘记过去,展望未来。脱离地狱苦,享受净土乐。修心让心越来越纯洁,越来越真诚。




(65)做任何事情,都要懂得放下自己。学佛人不会放弃精神的快乐,而人间凡人的欲望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。要幡然梦醒,不能迷惑于五欲六尘。若不觉悟,怎知哪裡是你的家。




(66)人界都有上、中、下品。帮助别人是上品,随顺因缘是中品,守住戒律是下品。菩萨根据人愿力的大小而成就其果位。人因放低自己,成就无我,而称为“菩萨”。




(67)静则能善观因缘,闹则无法随顺因缘。多念经,少烦心,清净心和慈悲心才会出来。将五阴转化为阳,将八苦转化为乐。




(68)没有我,哪来的法执。因此人是最重要的,如果脱离不了人间的烦恼,就不能脱离法执,就会拥有无明。想成佛,要断除一念无明,破除我执。




(69)要以动的眼光去看待事物,才是懂无常,因为一切都在变化当中。人间菩萨,讲的是一种悟性。守戒则不傲慢,相信众生则不疑惑。




(70)要念念如一,心境如一,生活如一,人活着都是活在一种概念中。遇到事情就要感觉到很正常的,慢慢就会习以为常,这才是随遇而安。




(71)遇事能解决,就会有般若;遇事生烦恼,就是没智慧。人到无求品自高。什么都不求的人,会受到别人的尊重。无求则心平静。




(72)观自在,常观自己在佛界,精神解离出世间。要智慧人生,佛法人生,脱离此岸,才能到达彼岸。以禅定来达到妙心。


 


>返回佛言佛语全册首页<

 

万余张佛言佛语美图


【白话佛法】书籍、音频、视频


【佛言佛语】第一册


【佛言佛语】第二册


【佛言佛语】第三册


【佛言佛语】第四册


【佛言佛语】第五册


【佛言佛语】第六册


【佛言佛语】八册合集




文章推荐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慈爱心灵

GMT+8, 2024-11-25 09:28 , Processed in 0.090367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.4

© 2001-2020 慈爱心灵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